3.2
货币的职能和货币形式
3.2.1
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还相继发挥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作用。
1.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的概念
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大小的尺度。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自身也具有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但是,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用劳动时间来直接表现,只能在交换过程中通过等于多少货币间接地表现出来。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价值的外在尺度
商品的价值通过一定量货币表现出来,叫做商品的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是把商品价值大小表现出来,并不是实现商品价值,所以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
●价格标准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计量单位及其等分,叫做价格标准。
2.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的概念
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商品流通的概念
在货币出现以前,商品交换是以物易物,买卖同时完成。在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就通过货币这个中介来进行,商品交换过程分为卖和买两个阶段。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包括卖和买两个阶段的商品交换,就叫做商品流通。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使商品流通过程分为卖和买两个阶段。这两者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离,包含了商品相对过剩危机的可能性。
3.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的概念:
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
●货币为什么能发挥贮藏手段的作用
货币之所以有贮藏手段的职能,是因为它是一般等价物。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也不能是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只能是金属货币或金属条块。
●货币贮藏手段的作用: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具有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
4.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的概念
是指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二重作用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一方面暂时缓解了因缺乏现金而不能购买商品的矛盾,使商品在缺乏现金的情况下得以流通,减少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也进一步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使爆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
5.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概念
是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职能。这是货币其他职能在世界范围内的延伸。作为世界货币的货币,一般只限于贵金属(金或银),各国发行的纸币中少数信誉较好的如美元、日元、英磅等可以在较大范围里流通,在一定程度上也执行了世界货币的职能,但从根本上说是以黄金储备为基础的。
●世界货币的职能
一是作为国际购买手段;二是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贸易的差额;三是作为社会财富代表,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3.2.2
货币形式及其演变
●铸币的形成
货币最初是采用金银条块形式,每次商品交易都需鉴定其成色和分量,十分不便。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为了交换的方便,逐渐产生了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标明额面价值的金属铸币,它一般由国家铸造,作为法定的货币在市场上流通。
●纸币的出现
铸币在长期流通过程中逐渐磨损,由足值的货币变成不足值的货币,但这种不足值的货币也和足值的铸币一样流通。这样,就产生了金属铸币由不足值或没有什么价值的货币符号——纸币来代替的可能。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作为金属货币的代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纸币。
●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信用证券。它本身并没有价值,它的流通以信用为基础,其流通范围和程度取决于发行人的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些国家里,信用货币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比较大额的货币支付一般都使用信用货币。
●现代货币
20世纪以来的现代货币形式,主要有钞票和支票存款两种,钞票也就是纸币,也称现金;支票存款也叫存款货币,是指在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现的活期存款。
●电子货币
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和电子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货币形式也逐渐从有形到无形。一些发达国家在广泛使用支票和信用卡的基础上,相当一部分交易都是通过银行电子计算机网络转帐结算的,这种贮存在电子计算机中的存款货币,就是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一种纯粹观念性的货币,不需要任何物质性的货币材料。这种无形(无纸)货币,既迅速又简便,可以大量节省银行费用开支,它的广泛发展最终可能导致现金和支票的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