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网络课程》是教育部实施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由著名经济学家、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张维达教授任顾问,经济学博士、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谢地教授任项目负责人主持开发。项目组成员包括:谢地、宋冬林、魏益华、索虹、尹竹、魏旭、张迹、吴英慧、孙志国、张杰、孙静宇、董向辉等。
   
    《政治经济学网络课程》的使用对象是经济类、管理类全日制及函授性质的本科生,要求学生具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常识,具有高中以上的文化功底和数学知识。
   
    《政治经济学网络课程》以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政治经济学》(张维达主编、宋冬林、谢地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为蓝本进行建设。该教材的纸质文本已经8次印刷,印数近10万册,受到使用者的广泛好评。《人民日报》和《经济学动态》曾发表书评给予高度评价。
   
    《政治经济学网络课程》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力求反映新的实践和科学的发展对阐明基础经济理论的要求,突破现行教科书的传统体系框架。但不是用市场经济学取代政治经济学,更不是用西方经济学取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教材是以一脉相承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主要在如下方面进行改革:(1)在研究对象上,拓宽生产关系研究领域。既研究生产关系的本质内容,也研究生产关系的现象形态;既研究经济制度,又研究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规律;(2)在经济范畴诠释上,突破一律问姓“社” 姓“资”的传统分析方法。既坚持所有制的社会属性分析,也重视所有制多样化的实现形式反映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的共性分析,并吸收国外经济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有用成果;(3)在课程体系上,打通资本主义两阶段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部分的传统理论框架。按照一般到具体、本质到现象的逻辑,从商品经济一般开始,沿着基本经济制度、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顺序,建立浑为一体的篇章结构和体系。
   
    《政治经济学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由导言、四篇和十四章构成。商品经济篇分三章,即第一章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第二章商品、第三章货币;经济制度篇分四章,即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第五章资本主义制度的演化、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第七章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经济制度;经济运行篇分五章,即第八章市场经济体制、第九章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和市场制度、第十章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第十一章对外经济开放和生产要素国际间流动、第十二章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经济发展篇分两章,即十三章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第十四章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新的课程体系框架和教学内容创新的基础上,《政治经济学网络课程》按着商品经济、经济制度、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版块重新整合政治经济学概念、范畴,把理论与实践、历史和现实、概念与资料通过多媒体手段有效链接,能够进行网上学习、讨论、测试,并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
   
    《政治经济学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政治经济学网络课程的学习,能自主、系统地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经济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学习其他经济学科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创新,辅之以生动、形象、细腻、丰富的多媒体手段,旨在从根本上改变政治经济学教学的老面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普及、传播,充分展示政治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基础理论学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魅力。
   
    《政治经济学网络课程》旨在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经济学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要求,把反映时代特征的、规范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通过以Web页为表现形式的网络课程和以知识点为单元的课件库,辅之以图片、影像资料,形象、生动地在网上展示,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满足人们利用互联网学习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客观需要,促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知识的普及,提高全民族的经济学修养,也赋予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教与学以鲜活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