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宁(1870.4.22-1924.1.21 )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俄国共产党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要创建人。原姓乌里扬诺夫,生于俄国辛比尔斯克。父亲是省国民教育视察员。1887年进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开始从事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活动。1893年秋移居圣彼得堡。1894年写《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批判了自由主义民粹派的理论观点和政治纲领,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论证了工人阶级的作用,提出了建立工人政党的任务。1895年秋,联合圣彼得堡所有马克思主义小组,创立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它是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萌芽。同年12月被捕入狱;1897年2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东部。1899年写成《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阐明了俄国发生革命的必然性,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市场、再生产和危机的理论,从思想上给自由主义民粹派以有力打击。1900年7月出国。在国外创办马克思主义者的第一张全俄政治报纸《火星报》,为在俄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作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同年12月发表《对华战争》,站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立场上,揭露和谴责沙皇俄国对中国的侵略罪行,表现了对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深切同情。1901-1902年写成《怎么办?》批判崇拜工人运动自发性、否定政治斗争和革命理论的观点,揭露伯恩施坦主义在俄国的变种——经济主义。 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参与起草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以争取无产阶级专政为基本任务的党纲获得通过。在这次大会上因建党组织原则上的尖锐分歧形成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派和以马尔托夫等为首的孟什维克派。1904年写成《进一步,退两步》,揭露和批判孟什维克在组织问题上的机会主义,制定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阐述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1905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于7月写成《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批判孟什维克的机会主义策略,全面阐明布尔什维克的革命策略,对帝国主义时代民主革命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资本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问题作了深刻论证,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11月由国外回到圣彼得堡,直接领导革命斗争。起义失败后,1907年底再度出国。在国外为聚集、团结、教育布尔什维克干部做了大量的工作。 1908年,列宁写成《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唯心主义,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同时致力于总结俄国第一次革命的经验,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实行秘密工作和合法工作相结合的斗争策略,同党内的“取消派”和“召回派”进行斗争。在任社会党国际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代表(从1905年起)期间,多次出席社会党国际局会议和第二国际代表大会,同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首领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912年1月列宁领导了在布拉格举行的党的第六次代表会议,把孟什维克取消派清除出党。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坚持无产阶级国际原则,争取和团结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对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堕落为社会沙文主义者的行径展开不调和的斗争。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革命口号,论证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与和平、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在1915年8月写的《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国家获得胜利的重要结论。1916年写成《帝国主义最高阶段》总结了《资本论》出版后半个世纪中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矛盾,批判了考茨基主义。他还写了大量哲学笔记,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列宁于4月初从瑞士到彼得格勒,在《论无产阶级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即四月提纲)中明确地提出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并领导布尔什维克党为夺取政权展开了多方面的工作。8-9月间写成《国家与革命》,在国家问题和无产阶级专政问题上捍卫了马克思主义。随着革命形势的急遽发展,在9月下旬制定武装起义的具体计划,并领导起义。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获得胜利。次日,列宁在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宣布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的主席。之后领导苏维埃政权废除地主和资本家的私有制,镇压被推翻的剥削阶级的反抗,摧毁资产阶级旧政府机构和建立新的无产阶级国家机构,组织社会主义经济。1918年3月参与缔结了布列斯特和约,为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赢得喘息时机,得以组织红军,恢复经济。4月发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拟订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纲领。 在1918年-1920年,列宁领导全国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地主资产阶级的反革命叛乱。1918年11月写成《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在《伟大的创举》、《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等文中,分析了无产阶级专政时期的阶级斗争特点,阐述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无产阶级专政基本任务之一的重要思想。在此期间,还极为关注各国革命斗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1919年3月主持召开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成立大会,以后又直接领导共产国际的前几次代表大会,在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论述了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思想。1920年4—5月写《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在指出右倾机会主义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主要敌人的同时,着重批判西欧各国年轻的共产党内存在的策略问题上的“左倾”思潮。 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使国家转上恢复国民经济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轨道。1920年12月在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电气化计划,强调必须使国民经济转到现代化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1921年提出用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发展商品经济,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加强工农联盟,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在《论粮食税》等一系列论著中深刻阐述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出新的构想,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922年底,健康状况急剧恶化,但在休养期间仍口授《给代表大会的信》、《论合作社》、《论我国革命》、《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信件和文章,对苏维埃政权建立以来的工作进行总结,对维护党的统一、改善国家机关、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加强经济建设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1924年1月21日病逝。列宁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新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引自《辞海》P1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