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生产力的要素大体可以区分为实体性要素和非实体性要素两类。

     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劳动对象通常是指人们通过自身劳动对之进行加工,使之成为具有使用价值以满足社会需要的那一部分物质资料,它包括未经过加工的自然物和已经过加工的物体。劳动对象一方面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没有劳动劳动对象,就不能形成生产力,劳动就不能创造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又是人们征服自然的程度和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一种标志,劳动对象的特点直接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

     劳动资料亦称劳动手段,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最能表现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是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即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并从事生产实践的人。

     劳动者是生产的主体,是生产力中唯一能动的要素,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在上述三要素中,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属于"物"的要素,又统称生产资料,劳动者属于"人"的要素。

    除以上实体性要素之外,生产力中还包括一些非实体性要素,如科学技术、管理等智能性要素。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系统中作为智能性要素渗透到生产力的诸实体性要素中,对社会发展起到第一位的推动作用。邓小平的著名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充分体现了现代社会生产力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