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学边练 / 背景资料


人工智能亦称思维模拟,是在信息论、控制论等现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在人脑科学和电脑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用机器模拟人脑思维的信息处理和变换过程,从而实现人类思维和智能的物化。

    当今,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并已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其前景未可限量。但是,人工智能不等于人的智能,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的意识,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主要是:第一,物质基础和运动形式不同。人工智能是电子元件和线路基础上进行的机械的、物理的过程;人的意识是在人脑基础进行的有生命的、能动复杂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第二,与活动规则的关系不同。人工智能是根据形式逻辑、数理逻辑的规则来运行的,而任何逻辑规则都是人在长期实践基础上总结形成的,或说电脑的活动规则不过是人脑活动规则的物化,是人"教会"了电脑怎样思考。第三,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同。人工智能是被动的,人的意识是能动的、主动的;人工智能主要是模拟人的意识活动中可形式化、可符号化、可定量化、可运算的部分,而人的意识中还有情感、顿悟、直觉、想象等大量难以形式化、符号化、定量化和精确运算的内容。第四,活动的性质不同。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不去思考计算结果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人的意识本质上是社会过程,不仅考虑思维结果的正确性、精确性,还要考虑其社会效果。总之,人工智能的出现使人摆脱了相当一部分繁琐的、程序化的脑力劳动,使人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够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但电脑永远不能取代人脑,人工智能永远不能取代人的意识。